
骨質疏鬆患者常有肌肉缺少的問題
什麼是骨鬆性骨折?骨質疏鬆是骨頭的礦物質減少且結構變差,質和量都差的骨頭強度不好,所以如果從站立的高度跌倒,一般人沒什麼大礙,但骨質疏鬆的人卻很可能會因而骨折,這就是骨鬆性骨折。骨質疏鬆若合併骨鬆性骨折,即屬於嚴重的骨質疏鬆。
近年來的研究發現,骨質疏鬆的人常常也是肌肉缺少的人,他們特別容易因為動作遲緩與力量不足而跌倒,更糟的是,一跌倒便可能骨折。由於肌肉力量欠佳,即使手術處理了骨折的問題,但沒過多久又跌倒且再度骨折的情形並不少見。此外,骨鬆患者的骨折,即使做了手術治療也可能發生手術的固定物鬆脫或固定物穿透骨頭而造成固定失效等現象。還有患者在骨折臥床之後,變得更為衰弱,進而出現併發症,嚴重者甚至會導致死亡。
從年輕就應儲備骨質以備晚年所需
根據統計,女性、年長者、體重過輕、營養缺乏、活動量太少、抽菸喝酒、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及父母親有骨鬆性骨折病史者,發生骨鬆性骨折的機率較高。按生長發育的過程,骨骼和肌肉的發展在青壯年達到最高峰,然後隨著身體老化,骨質和肌肉量會慢慢流失,而女性因為荷爾蒙的變化,在更年期之後更有一段時間是骨質密度急遽流失的高峰期。這些都是自然現象,如果在年輕時期便讓身體儲備更多的骨質,那麼當年紀漸長,即使骨質慢慢流失也不至於很快就不夠用了。
至於活動量太少為何影響肌肉骨骼的發展?我們都知道鍛鍊肌肉會讓肌肉強壯有力,如果長期臥床不動,關節容易變得僵硬,肌肉也會萎縮。骨頭和肌肉一樣,身體常常承擔力量或重量的人,骨頭就會比較強壯。針對運動員的研究已發現,經常負荷重量的運動員(如:健力或舉重選手),或是經常做衝擊性動作的運動員(如:足球選手),他們的骨質密度明顯高於其他非負重或非衝擊性運動的選手(如:自由車選手)。這樣看來 ,年輕人要讓身體存下更多的骨本,真的應該多做一些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