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松今年56歲,這段時間天氣冷,容易受涼,但是他發現自己一打噴嚏,就腰痛,一開始他還以為是年紀慢慢大了,腰越來越不中用了,也就沒在意。
可時間久了,不打噴嚏,腰也痛,還是持續加重的那種,老松不敢怠慢了,趕緊到醫院檢查,結果拍完片子,醫生告訴他,他的腰椎部位的骨骼竟然已經鏤空了!
最後,老松被確診為晚期腎癌。
大家一定很奇怪,為何得了癌症,腰上會痛呢?
一般來說,健康的人身上的骨質是很密實的,而且還有點彈性,以此起到支撐脊柱的效果。而發生癌症後,不少患者的第一表現就是為骨轉移後的劇烈疼痛,而轉移癌會導致骨骼密質程度下降,將原本密實的骨質侵蝕成鏤空狀,因其主要集中在腰椎附近,所以就會出現腰痛。
上述老松的情況就是這樣,而臨床上我們稱之為溶骨性破壞。這時,可能一個微小的動作,比如打噴嚏、翻身、伸懶腰、咳嗽、搬物品等,都可能引發骨轉移患者骨折從而導致劇烈的腰痛。
癌症骨轉移的疼痛呈持續性並間斷加重,尤其是夜間入睡後,疼痛感會更加明顯,即使是活動也無法緩解這種疼痛。我們常說”深入骨髓“的痛,其實是有道理的。
雖然癌症骨轉移最常出現在脊柱地方,但如骨盆、大腿骨頭、頭骨等部位也可能發生,大家要警惕。
癌症發生骨轉移的第一個症狀就是骨痛,而病理性骨折、脊髓壓迫、高鈣血症等也是三種常見併發症。
骨折的主要原因是癌症骨轉移時,腫瘤會侵襲骨骼並導致骨質丟失,骨骼嚴重受損,失去彈性,變得脆弱。症狀比較嚴重的患者在做彎腰轉身或者輕微的咳嗽的動作時,都可能引發病理性骨折。
而癌症骨轉移發生在脊柱部位時,不僅會損傷神經,還常常會因為壓迫脊髓,導致患者出現大小便失常、肌力減弱甚至喪失等症狀,比較嚴重的可能還會出現麻痺、癱瘓等問題。
癌症骨轉移時,因為癌細胞不斷繁殖生長,對人體的骨骼會造成嚴重的損害,很容易引起高血鈣,致使患者出現貧血、乏力、食慾下降、營養不良等全身症狀。當血鈣高於或等於3.75mmol/L時,多數患者病情會迅速惡化,十分凶險。
癌症骨轉移的情況十分常見,多數情況下以骨轉移發現的癌症一般都是晚期,而晚期意味著治療難度極大,所以,這時一定要及時醫治,以免延誤時機。
骨轉移的出現並不等於癌症到了終末期,患者也不需過分消極。
目前對於骨轉移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減少骨破壞、消除骨骼病灶、修復骨骼結構、防止骨結構發生進一步損傷以及緩解骨轉移導致的疼痛。
當出現骨轉移時,最要緊的先接受骨轉移的檢查,動態觀察病情發展,同時積極治療骨轉移。目前臨床上針對骨轉移的治療方法還是比較多的,包括:化療、放療、生物治療、同位核素治療、微創介入治療、手術治療、雙膦酸鹽類藥物(骨轉移治療的基礎用藥)等。
骨轉移治療方法很多,但是如何選擇與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才是治療的重點。骨轉移患者情況不同,治療方法也是不同的,比如是單一病灶的骨轉移,主要以放療、經皮椎體成形術等為主;
要是椎體後沿以及脊椎附件受損,患者痛感明顯,放療反而導致疼痛加劇,這時磷酸鹽類藥物、鎮痛藥物才是治療的基礎,同時可搭配微創介入治療、外科手術等。所以,骨轉移具體怎麼治,還得因人而異。
溫馨提醒:基本上每一種癌症都有發生骨轉移的風險,包括肺癌、胃癌、乳腺癌、宮頸癌等,所以,建議癌症患者要密切關注自身健康症狀,並遵醫囑按時複查,尤其要定時做骨掃瞄檢查,這有助於在癌症骨轉移的早期發現病症並及早得到治療,從而提高病人生活質量。